不等同骗销 需剔除糟粕
从3·15晚会之后,一些媒体开始对保健品会议营销模式,进行了连续的报道,暗示保健品会销等同于骗销,并以此延伸对于保健食品的功效给予质疑。对此现象,本报多次针对会销话题进行了专题报道,指出会销就是一种营销模式,其本身并不违法,会销不等于骗销;正规保健食品的功效是得到国家认可的,是有益于健康的产品。但是,不能否认,在保健品会销过程中,确实极易让不法分子钻空子,产生对消费者不利的行为。作为保健品营销中一种重要方式,会销还是有其存在的积极意义的。因此,会销当务之急是要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加强自身的规范性。
属性 容易成为雷区
“为什么媒体拿会销开刀?那是因为会销监管相对薄弱,准入门槛较低,造成了这个行业鱼龙混杂。会销也就成了违法行为的高发区,如果媒体做一个保健品反欺诈的报道,多多少少都会涉及到会销。”这是一位业内人士面对记者给出的观点。
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贾亚光告诉记者,会销的一个特色就是销售商与消费者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在对消费者的服务过程当中销售了产品。相对于其他模式而言,服务营销的销售商通过各种各样的交流方式,用自身的知识优势和良好的亲情沟通能力使消费者为其买单,最大限度地控制了消费者的消费选择权。特别是保健品这中市场信息不畅通、消费知识不普及产品,这种控制的程度更显著。这样的模式做好了,可以起到普及健康知识,增加企业信誉,实现客户情感沟通和产品销售双赢的效果;一旦销售商丧失了底线,把盈利变成了非法牟利,就会形成对消费者的欺诈,这样的会销也就成为了一场骗局。
一位食药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会销采取的是健康知识交流的方式,没有违法的书面材料,而且很多会销并不是现场进行交易,这些都给监管部门取证带来困难,因此,很多地方的监管部门也就对会销疏于监管,这也就给借会销从事不法行为的人以可乘之机。由此,相对于其他的保健品销售方式,会销成为了违法违规行为较多的雷区。
套路 “快销”模式多为欺诈
对于消费者欺骗最大的、也是为多数会销人所斥责的是以一种“311”模式为代表的快消。快消行话叫“大棚买卖”,“311”就是“3天导口模式”。“快销”或者“311”是被市场叫出来的。311定义就是3天快速达成销售,短平快,是让商家快速盈利的一种模式。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快销是会销当中的糟粕,随着消费者理性的增加,“311”也在不断出现新的变种,现在有些快销已经发展到“411”甚至“811”(即用8天以不同的方式诱导消费者)。无底线的“快销”已经成为会销行业的害群之马。
记者了解到,以快销为代表的会销当中,存在如下违法违规行为:
反复洗脑。参加会销的多为老年人,大部分老人都患有一些常见病,“讲师”往往会夸大发病的后果,业务员对老人不断沟通回访,没事儿就打电话,逢年过节去家中送礼。在这样频繁的情感攻势下,老人们就会对他们非常信赖,购买其推销的保健品。
情感引导。会销的一个重要角色是讲师。一些不法会销人随便给讲师安上一个头衔,如某某专家或企业老总。这些讲师善于心里暗示,很会演戏,在台上西装革履,说哭就哭,说笑就笑,博得消费者心理和情感上的认同。为了证明所推销产品确实有效,“讲师”会在现场放一些和名人的合影,但这些合影都是后期合成的。
产品造假。无论是为消费者检测测的仪器、还是销售的产品,在快销过程中都存在普遍造假的现象。记者曾看到一款标有“会销专供”包装的产品,打着某知名保健食品的品牌和批号,但是该知名企业告诉记者,他们根本没有生产过所谓“会销专供”产品。
小利诱惑。开办健康讲座,打着“免费”旗号,送吃、送旅游、送体检或组织一些老年人的活动。购买保健品的时候赠送大量礼品,送的礼品价格甚至超过了保健品价格。业务员以此来吸引老人。现在会销不是单纯的开会营销,它分成了多种形式,比如体验、餐饮、旅游等等。
迅速消失。会销当中凡是做快销的基本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卖高额大单,二是没有长期固定的客户。一般来说,这种模式成交之后,会有部分消费者反悔并要求退货。商家退货的时间会很短。整个流程完成之后,会迅速撤离,到另一个新的地方继续办会。
一位会销界人士介绍了一个完整的“快销”过程:整个过程需要4天,前2天撒网、第3天收网、第4天“平点”。具体来说,第1天,“讲师”和业务员先打着公司见面会的旗号把老人们集中在一个地方,着重说话拉近感情。第2天,销售人员像晚辈一样请老人们吃饭,给他们讲故事。这2天闭口不提保健品,每天都有礼品赠送。第3天,某“企业大老板”带着有“神奇功效”的保健品出现了,“讲师”请求“老板”把保健品留给现场的老人,之后“老板”承诺可以低价卖给老人,并赠送不少礼品。有了前2天的情感铺垫,老人们对“讲师”都很信任,纷纷掏钱购买。每一场营销事后都会有老人发现上当受骗,为避免老人投诉,“讲师”还要在原地待上1天,接受部分老人退货,这在业内叫“平点”。4天结束后,“快消”公司又换一个地方,以同样的方法继续哄骗消费者。
现状 自律+监管
“养生滨海之旅(三天两夜)火热排会中”“3天中4会穿插”“单率高、回款快、退货率低”“重量级的讲师,平均出单率在百分之七十以上”……这是近日记者在微信圈里看到的会销招商信息,可见当下,一些以会销方式从事不法行为的现象依然存在。
事实上,对于这样的“快销”,会销行业内的人士也都嗤之以鼻。江苏康富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鲁昰兵向记者表示,会销的核心是做服务,而服务的核心是诚信,只有讲诚信,才能聚拢忠诚的客户,才能做出品牌,短命的会销或许会带来一定的利益,但绝不会产生商业价值。山东天地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铁锁也告诉记者,“快销”背离了会销的本质,毁坏了会销的信誉。真正的会销人都在抵制“快销”。会销行业应该自我反省,谋求行业升级,团结起来,清除害群之马。
记者了解到,国家食药监总局日前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提出,利用官方权威渠道和媒介,扩大保健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覆盖面,提升企业知法知标、守法经营的自觉能力,提高消费者对违规宣传和假冒伪劣产品的辨识力。发挥行业组织和媒体宣传优势,客观比对和宣传报道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和监管的实际情况,开展保健食品科普和健康消费理念的宣传工作,推进保健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宣传守法经营、诚信自律的典型,公开违法违规、虚假欺诈产品和企业信息,构建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深入开展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和虚假夸大宣传问题整治。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综合治理保健食品及其他相关产品的欺诈、虚假夸大宣传问题。
发展 诚信是前提条件
日前,本报新媒体部就保健品会销的话题,举办了专题调查。占76.43%的参与调查者认为,保健品会销不是“骗销”;占76.21%参与调查者认为,会销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诚信”;占86.30%参与调查者认为会销的发展方向是“规范”;占62.00%参与调查者认为,保健食品会销会“升级发展”。由此可见,保健品会销是一种作为营销模式的客观存在,但是依附于这种模式的违法违规行为必须剔除。这不仅是消费者的呼吁,也是会销行业内大多数人士的共识。
清大健康产业同学会秘书长、服务营销商学院院长、会销圈创始人郭心明向记者表示,这次媒体对于会销的打击不会对这个行业产生灭顶之灾,相反,会有利于会销行业的发展。舆论指出会销中存在的违法违规现象,提醒行业改变浮躁心态、剔除害群之马,以更加踏实的方式发展。他认为,经过这一轮风波,不仅让公众看到会销的不足之处,也给了公众认清会销本质的机会。消费者会逐渐明白会销就是一种营销模式,他们会更加理性地选择会销产品。同时会销行业会出现洗牌,一些从事不法“快销”企业会被淘汰,而真正的会销企业会得到更好地发展。
贾亚光指出,在当前公众健康需求旺盛、对保健品消费知识有相对缺失的环境下,会销作为一种适应保健品流通的销售方式,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会销不是洪水猛兽,但会销中的欺诈行为,确实对行业的信誉、对消费者的利益都造成了损失。在市场经济中,会销终究是一种卖产品的“术”,这个“术”的内容不能脱离了市场规则和法律规则的“道”。所以,会销行业要想健康发展,比正名更重要的是自律,首先应当在巨大的健康需求面前要摆正心态,树立起诚信意识。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对于欺诈行为打击力度的加强和精准,保健品会销在正名之后将会更加规范、健康发展。
下一篇:保健食品跨界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