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健食品允许使用的中药原料主要包括“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和“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
按照产品组方中所用中药原料占原料总数的比例,可将中药保健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组方全部为中药原料(以下简称纯中药组方);
2、组方以中药原料为主(中药原料数大于或等于原料总数的半数),辅以普通食品、营养素类及其它允许使用的原料(以下简称以中药为主的组方);
3、组方中含有少量中药原料(中药原料数小于原料总数的半数)但不以中药为主(以下简称少量中药组方)。
以中药为主的组方产品占全部产品的一半及以上,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纯中药组方产品占总产品数的三分之一,以少量重要组方产品约占六分之一。其中75%的组方产品为复方制剂,配方中种数最多的主要添加了西洋参、蜂胶等。
主流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保健品市场有一半以上都是中药类保健品。中药材不论是原料还是提取物,对人类机体的保健功能都大有益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有40亿人使用中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我国中药材出口率也在逐年上升。
现在市场上大多数保健品的功能是增强免疫力和环节机体疲劳,占据了功能总数的一半左右。
市场分配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中草药保健品是保健品领域中需要重点发掘的领域,基于我国有中草药使用的历史,合理应用到保健品中一直是趋势。而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提高,包含中草药植物的健康产品全球市场长期看好,安利、无限极、汤臣倍健等纷纷推出中草药保健产品,争抢这一巨大的市场蛋糕。
前景
尽管前景被业内外看好,但中药保健品的未来发展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陈士林颇有感慨:相对于国内企业,国外一些保健品公司,在中国内地用很短的时间就取得销售额几十亿元人民币的良好业绩,其发展势头令人不得不深思。
国内企业做中药保健品有得天独厚的资源。陈士林认为,中医药具有药食同源的医学传统,其中很多中药和中药饮片都可以作为保健品进入市场。但目前缺少的是能让消费者信任的品牌。一些保健产品之所以只能昙花一现,是目前国内对保健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同时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加工工艺和质量鉴定在内的整体保护的门槛不高,很容易造成产品良莠不齐。
争论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中药研究所是按西药研究所的模式建立的,从事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筛选、分离、提取、纯化。这也引发了业界关于中药保健品是否意味着西药化的争论。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凯先看来,传统中药存在两个“不清楚”:一个是作用物质不清楚,另一个是作用机理不清楚。它们带来的问题就是盲目,导致质量控制困难,“过去中药的质量控制是非常原始的,都是靠人的经验,无法保证质量和恒一性。这也是中国中药保健品发展的大障碍。”
中药保健品到底走什么样的路?之前很多人可能把中药现代化理解成要按照西药的逻辑和方法去改造中药,要求把中药的药理毒理说清楚,要把化学分子式表达出来,给人感觉是中药现代化就是把中药一层一层的剥成单体,也有成功的案例,而在现实中,更多复方中药一旦提成单体,可能就失去了其原有的疗效,也就是“说清楚了,效果没了”,作为保健品,没有效果,何来价值?
不过,不管对于中药保健品的发展还存在怎样的意见分歧,中药保健品必须满足三点:安全、有效、质量可控。
中国维生素保健品市场正在被中药保健品市场超越,前者的规模预计会以年均5%的增速扩大,到2019年达到200亿美元,这是其自2009年以来增速的一半。与此同时,中医药行业正在以两倍的速度增长,届时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美元。
在中国,中医治疗范围可以从亚健康甚至到癌症,这使得传统药材成为比西式维生素等保健品覆盖更为广泛的一个行业。该行业在中国根深蒂固,加上民众的可支配收入增长,保健意识增强,同时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这些将推动中医药市场进一步增长。中药保健品将是未来国际市场的庞儿。
中药保健品在全球越来越受到普遍认可充满信心。他以大蒜为例说明,如果作为食物作料,大蒜就是食物,但当它用来制止腹泻时,大蒜就是中药。大蒜凝胶在德国归为中药产品类,在英国和美国归为食品补充剂类,而在日本则被归为健康食品类。由于中药的独特疗效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大力推荐,中药保健品在全球越来越受到欢迎,中医药也逐步被不少国家予以立法认可,纳入主流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