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果,原产于广西桂林,是我国特有并由国家首批批准的药食两用保护植物,在我国南方已经有300年以上的种植及中药使用历史,具有润肺止咳、生津止渴等多重功效,果实营养价值极高,含丰富的维生素C(每100克鲜果中含400毫克〜500毫克)及甜甙、果糖、葡萄糖、蛋白质、脂类等,因而被誉为“东方神果”。
近年来,罗汉果在海外受到热捧,其中的秘密在于罗汉果的一种非传统功效成分——罗汉果甜苷。罗汉果甜苷是最强的非糖甜味物质之一,其甜度是蔗糖的300倍,不含热量,口感纯净,是最理想的糖替代品和天然甜味剂。罗汉果甜味剂生产与消费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在美国成为食品饮料行业增长的新热点,拥有上千亿元的市场发展空间。然而,在这喜人的发展势头和美好的市场前景之下,我国罗汉果产业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需要政府、科研单位和企业共同努力。
罗汉果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罗汉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伴随着罗汉果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对罗汉果加工原料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着罗汉果的种植面积、分布区域逐年上升。桂林市罗汉果种植面积从2012年的约3万亩,迅猛增加到2016年的12万亩。然而,在罗汉果产业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出现了盲目跟风种植的情况,而市场对原料的需求量增长却无法匹配原料产量的增速,导致2016年罗汉果原料的“烂市”,给产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而从目前市场上的罗汉果产品来看,干果目前依然是罗汉果加工的主要品类,技术含量和设备门槛低,市场价格波动大。相当一部分提取罗汉果药用有效成分的生产企业还是家庭式作坊,设施设备简陋、陈旧,规模小,缺乏规范化管理,且无长期规划,多注重短期利益,生产出来的产品技术含量低,同质化严重,不能有效形成市场竞争力和差异化优势,抗风险能力差,更没有成为品牌化、规模化的中高端消费产品。罗汉果所具有的辅助治疗白血病、抗肿瘤、调节血糖等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罗汉果的根、茎、叶及果仁也未能得到综合开发利用。
用于食品、饮料中的罗汉果甜味剂的市场开发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以罗汉果甜味剂作为食品原料的终端产品已经超过1000种,知名品牌包括雀巢、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统一、宝洁、通用磨坊、家乐氏和乔巴尼等。尽管罗汉果甜味剂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成熟,然而,作为B2B产品,罗汉果甜味剂的客户开发周期较长,短则8个月〜10个月,长则两年,这导致了罗汉果甜味剂的市场无法在短期内形成集中爆发式的增长。
罗汉果产业发展面临的危机
原料端面临挑战。罗汉果野生种质资源数量有限,而在罗汉果产业发展的同时,因人为筛选留种,导致罗汉果栽培品种趋于单一化。此外,不少农户在使用农药、农资时,将多菌灵等广谱性杀菌剂当成“万能剂”滥用,造成罗汉果农药残留超标,过量施肥造成土地板结,影响灌溉用水,甚至造成“富营养化”的现象。
产业间的竞争加剧。罗汉果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天然甜味剂之一,但原料成本和加工成本较高,正在受到以甜菊糖为代表的天然甜味剂的挑战。
原料市场欠缺规范。纵观近5年的罗汉果收购市场,不少企业和众多小商贩始终采取粗放经营与无序竞争的模式,有时甚至人为压低收购价,盲目囤货,市场异常波动损害了种植农户的利益,打击了罗汉果种植户的积极性。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最低保护价订单回收模式的吉福思,是最早实行订单式农业的罗汉果企业,其规模在行业内长期占据排头位置,通过规范化经营,有效地避免了罗汉果种植市场的供求不匹配问题,使得整个罗汉果原料产业链得以可控、有序、稳定地发展。
产品技术含量低,同质化严重,品牌建设滞后。各地对于罗汉果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公共宣传等方面的投入远远低于其他农作物。此外,罗汉果产业规模小,各企业单打独斗且相互打压,缺乏政府政策性引导,产品标准化、系列化水平不高,自主研发能力不强,高端人才储备相对不足。
科研项目与生产及市场需求不够吻合。由于罗汉果产业规模小,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许多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对罗汉果产业的科研项目投入资源少,且多数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很难应用到实际生产和加工上,无法实现规模化及商业化生产。
罗汉果产业待推进
打造千亿元罗汉果产业不仅需要罗汉果企业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科研单位等各界的帮助与支持。
第一,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实施单位,在市场开拓、生产销售、品牌宣传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企业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内在动机与优胜劣汰的外部竞争压力,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地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行业间各企业应团结一致,相互支撑,良性竞争,先将产业做大做强,努力打造对外界有影响力、知名度高的罗汉果产业领导品牌。
第二,政府部门是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部门,以政府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在政策引导、市场协调、产业协调等方面对罗汉果产业进行宏观把控,制订产业发展规划,整合产业发展资源,加大财政资金在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解决产业具有共性的关键问题,构筑产业发展平台,确保罗汉果产业的良性发展。
第三,科研院所是罗汉果产业发展的支撑。当前,许多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对罗汉果产业的科研项目投入资源仍然较少,且多数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很难应用到实际生产和加工上。企业与科研部门应加大合作力度,建立深入合作机制,使科研部门能够及时通过企业了解市场动向及需求,以解决产业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专业人才培养等相关问题,使企业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专心投入到生产和销售中去。
第四,金融、保险行业根据罗汉果产业不同发展时期为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促进产业发展。以政府为产业担保,金融行业与企业或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或是以资金入股的形式投资科技成果的转化。对有潜力、有实力的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给予相对宽松的政策加以扶持,为罗汉果产业提供金融支持,最后达到共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