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至24日,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在上海召开,发表了成果文件《2030可持续发展中的健康促进上海宣言》(以下简称《上海宣言》)。文件有哪些亮点?对建设健康城市有何指导意义?针对这些问题,新华网对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进行了专访。
调整医卫服务方向 优先保障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
新华网:《上海宣言》提出,确保全民健康覆盖,决心做到“一个都不能少”。该如何理解这一提法?
毛群安:健康公平性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如何实现健康公平,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说起来简单但实际做起来难度很大。我国已经启动了“健康扶贫”工程,要求在扶贫的整体战略中,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作为其中一个重点,这是因为经济因素也是影响个人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如果家里有人得了重病,整个家庭可能都会陷入贫病交加的状态。所以,本届健康大会发布了《上海宣言》,提出实现全民的健康覆盖,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目的就是呼吁各国关注健康的公平性问题。
实现健康全覆盖的重点人群包括老年人、妇女、儿童、低收入人群、流动人口等,需要优先保证重点人群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例如,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日益庞大的流动人口给医疗卫生服务、健康保障等方面带来巨大挑战。为保障流动人口能够及时获取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保障,我们在考核各地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情况时,采取了以常住人口为基础进行测算,体现了政策层面的调控。
新华网:《上海宣言》提出,以人民健康和社区和谐为核心,重新调整医疗卫生和社会服务方向,实现公平的最大化。对于重新调整医疗卫生和社会服务方向,应作何解读?
毛群安:《渥太华宪章》提出了健康促进的五点策略,其中一项是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指出,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转变服务模式。重新调整医疗卫生和社会服务方向,就是指要从以治病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健康促进为中心,实现关口前移。
目前,我们正在推进健康促进在医院中的落地,尤其希望大型医院积极投身到公共卫生服务中,尽快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工作重点的转移,比如对脑卒中等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当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正以每年3%-5%的比例攀升,现有研究已证明,如果把治疗关口前移到筛查,就能让很多人避免发生脑卒中。通过早期筛查,尽早把可能出现颈动脉斑块的高危人群筛查出来,针对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及时手术剥离颈动脉斑块,就能把高危人群发生脑卒中的最大风险因素消除掉。
不仅是大型综合医院,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也要转变“坐等病人上门”的传统观念,主动深入到社区、家庭,开展健康教育,为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力促病人数量的下降。
提升公众健康素养 需创新健康传播方式
新华网:要想实现关口前移,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很重要,这也是本届大会的一项重要议题。您曾说过,健康城市建设需要突出软件建设。提升公共健康素养有哪些有效的路径?
毛群安: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强调,提高人民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什么是健康素养?简单的讲就是一个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健康,具备寻求正确的知识、合适的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比如,看到一条和健康有关的信息,可以判断出这条信息是否正确、对自己是否有用。在健康素养中,更重要的是干预意识,比如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需要了解如何控制好病情,以及如果控制不好可能产生哪些严重的并发症。
考核一个人健康素养的高低,有两条基本标准。第一,是否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第二,针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是否具备应有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我们常说“老掉牙了”,认为人老了以后,牙齿掉落很正常。实际上,如果一直注意口腔卫生,年纪大了还是可以有满口健康的牙。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想要了解一个群体的健康状况,只需要看看他们的牙齿是否健康。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发现口腔疾病是很多其他疾病的重要诱因。其实这些都是健康素养的内容,希望借助媒体、专家的大力宣传,让公众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健康,并且掌握维护自身健康的必备知识和技能。
为了让公众更方便地理解健康素养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国家卫计委编制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但在宣传推广上遇到了困难。有的媒体认为,这些内容都是常识,缺乏新闻性,宣传后公众的关注度也不太高。实际上,这也是对专家和媒体提出了挑战。健康传播不同于新闻传播,核心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并不难理解,比如,世卫组织把合适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列为健康四大基石。可是说起合理膳食,到底怎样叫做合理?主食、副食、营养素分别该怎么吃,其中涉及到很多内容。希望专家和媒体在健康传播方面,多想一些创新的点子,便于公众更好地掌握和了解66条健康素养的核心内容。
新华网:信息化技术现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上海宣言》也提出,通过发挥数字技术的潜力,增强公民对自身健康及健康决定因素的控制。您如何看待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提升公民健康的作用
毛群安:本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特别设立了“科技创新与健康”论坛,讨论如何把数字化、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运用于健康促进。比如,过去监测心电情况,必须要到医院使用专门的设备,才能了解这个人心率、血压在一天内的变化。现在有了很多可穿戴设备,只要戴上手环,就能监测反映整个身体状况的多种重要数据。对于疾病高危人群,他们的身体数据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直接送到医疗机构、签约医生的手上,实现健康状况变化的实时监控。
新技术为健康促进提供了新手段、新渠道,我们也希望在健康促进的过程中,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保护公共健康,同时带动健康产业的发展。
下一篇:让规范的保健食品健康成长